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计算细则是哪些呢?
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计算细则
一、说明
二、大地测量
(一)三角、导线测量
(二)电磁波测距
(三)天文测量
(四)重力测量
(五)水准测量
(六)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七)一等基线测量
(八)数据处理
(九)大地数据库
二、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布设对空标志
(二)测图控制
(三)像片调绘
(四)像片图测图
(五)模拟摄影测量
(六)解析摄影测量
(七)数字摄影测量
三、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
(一)数字线划地图(DLG)
(二)数字高程模型( DEM)
四、地图编制
(一)地形图
(二)普通地理图
(三)数字制图
(四)地图映绘
五、地图数字化
(-)数字线划地图(DLG)
(二)数字高程模型(DEM)
(三)数字栅格地图(DRG)
六、数字化数据入库
(-)地形数据库
(二)高程模型数据库
(三)地名数据库
(四)正射影像数据库
七、界线测绘
(一)地籍测绘
(二)房产测绘
(三)境界测绘
八、工程测量
(-)控制测量
(二)平板仪测图
(三)管线测量
(四)变形测量
(五)近影摄影测量
(六)特殊精密工程测量
(七)滩涂测量
(八)水下地形测量
(九)市政工程测量
(十)其它
九、地图印刷
说明
一、本细则作为《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中各个测绘工作项目成本费用定额的计算依据。
二、本细则所列测绘工作项目原则上以产品为成本对象,按《测绘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的支出和成本费用项目,分三种困难类别计算相应的成本费用。
三、本细则中各个测绘工作项目的成本费用数据是以1993年至1998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实际消耗水平为基础,分析了影响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变动的各种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经过反复测算和论证后确定的。
四、本细则中各个测绘工作项目的“定额工日”和“班组定额”是根据当前测绘生产技术方法、产品形式和技术装备水平确定的。
五、本细则中成本费用计算的几项因素的确定:
1.测绘生产年作业工日定额为:外业 180工日/年,内业 220工日/年。
2.生产单位的人员构成比例为:生产人员74%,分院(中队、室)部人员10%,院(大
队)部人员 16%。
3.成本费用中包含1.5%的测绘工作项目设计费和3.0%的成果验收费。
4.成本费用中没有包含折旧费用或修购基金。修购基金应按《测绘事业单位财务制度》 的规定另行计提。
5.涉及成本费用的有关系数按下表执行。
注:
(1)长迁系数是指测区间长距离搬迁(合出测、收测)时,成本费用定额增加的比例。
(2)高寒系数是指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高寒地区进行测绘作业时,成本费用定额增加的比例。
(3)特区系数是指在国家规定的经济特区进行测绘作业时,成本费用定额增加的比例。
(4)带状系数是指进行铁路、公路或其它带状测绘作业时,成本费用增加的比例。
(5)小面积系数是指施测面积不足1幅的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时,成本费用增加的比例。
(6)修测系数是指对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修测所增加的成本费用比例。
(7)面积系数是指施测图幅实际面积大于或小于标准幅面积时,成本费用定额增加或减少的比例。
6、有关测绘工作项目的图幅标准面积按下表执行。
六、本细则由财政部和国家测绘局负责解释和修订。
是这些嘛? 加50分。
绘测公司成本包括哪些
绘测公司成本包括测绘人员工资、测绘设备的折旧、测绘发生的耗材支出等。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贷:累计折旧,
贷:银行存款,
贷:应付账款等。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以货币为计算单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成本预测和企业的经营决策等存在直接影响。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计算方法有6种,具体分为:
1、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它是工业企业计算产品成本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简单生产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成本的复杂生产。
2、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主要包括:
(1)单件、小批生产的重型机械、船舶、精密工具、仪器等制造企业。
(2)不断更新产品种类的时装等制造企业。
(3)新产品的试制、机器设备的修理作业以及辅助生产的工具、器具、模具的制造等,亦可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3、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汇集的成本,费用和产量记录,计量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在各加工步骤之间移动而顺序结转的一种方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
4、平行结转分步法是各生产步骤只归集计算本步骤直接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结转本步骤所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各生产步骤分别与完工产品直接联系,本步骤只提供在产品成本和加入最终产品成本的份额,平行独立、互不影响地进行成本计算,平行地把份额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
5、作业成本核算法又称ABC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6、分类法是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分类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规格繁多,并且可以按一定标准将产品划分为若干类别的制造企业。
扩展资料:
计算成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
1、合法性原则。指计入成本的费用都必须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规定。不合规定的费用不能计入成本。
2、可靠性原则。包括真实性和可核实性。
真实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客观的经济事项相一致,不应掺假,或人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实性指成本核算资料按一定的原则由不同的会计人员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结果。真实性和可核实性是为了保证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确可靠。
3、相关性原则。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时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为管理当局提供有用的信息,为成本管理、预测、决策服务。及时性是强调信息取得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反馈,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改进工作。而这时的信息往往成为徒劳无用的资料。
4、分期核算原则。企业为了取得一定期间所生产产品的成本,必须将川流不息的生产活动按一定阶段(如月、季、年)划分为各个时期,分别计算各期产品的成本。
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须与会计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这样可以便于利润的计算。
5、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不论是否已经支付,都要计入本期成本;不应由本期成本负担的费用,虽然在本期支付,也不应主考试本期成本,以便正确提供各项的成本信息。
6、实际成本计价原则。生产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要按实际耗用数量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要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算。虽然原材料、燃料、产成品的账户可按计划成本加、减成本差异,以调整到实际成本。
7、一致性原则。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资料有统一的口径,前后连贯,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则。对于成本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作为重点,力求精确。而对于那些不太重要的琐碎项目,则可以从简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
目前常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有分类法、分批法、品种法、分步法。
1、分类法
按照类别产品汇集生产费用,计算出各类产品的总成本,然后将总成本按一定标准在该类产品的各种产品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成本。
2、分批法
按批别产品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及企业新产品试制、大型设备修造等。
3、品种法
按产品品种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4、分步法
按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步骤组织成本计算,适用于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企业。
成本计算对象:
所谓成本计算对象,就是费用归集的对象,或者说是成本归属的对象。进行成本计算,必须首先确定成本计算对象,如果成本计算对象确定得不准确或不恰当,就会大大增加成本计算的难度,计算出来的成本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甚至不能完成成本计算的任务。
一般来说,成本计算的对象就是各种耗费的受益物,也就是耗费各种投入品后形成的产出物,是“制造”活动取得的直接成果,即“产品”,如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农场生产的粮食、学校培养的学生、文艺组织摄制的电影、电视剧、演出的剧目等都是一种“产品”,都是成本的计算对象。
评论已关闭!